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,原名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,是经国家批准的“直购电”试点开发区,是四川省23个重点开发区之一,是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。2005年8月,国家再次清理整顿开发区。2006年1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2006年第8号公告,高耗能园区通过审核,作为特色园区统一更名为“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”,主要产业为“有色金属、化工、电冶”。攀枝花的矿产和能源具有全国意义的比较优势。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,其中钒、钛蕴藏量分别占全国的63%和93%。
园区概况
攀枝花的矿产和能源具有全国意义的比较优势。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,其中钒、钛蕴藏量分别占全国的63%和93%。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。距攀枝花市区150公里以内可建大型水电站6座(装机2 710万千瓦),现有和在建的火电装机111.2万千瓦,境内发电装机将达511.1万千瓦,年发电量可达250亿千瓦时。
2000年3月,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周永康同志到攀枝花检查指导工作,作出了“攀枝花要充分发挥电力资源优势,走电冶结合的道路,大力发展高载能工业,实现跨越式发展”的重要指示。在杨省长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帮助下,2000年12月,国家经贸委原则同意在园区试行“直购电”政策。2000年12月,省政府批准设立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。2001年3月4日,园区正式开始开发建设。2002年9月,市委、市政府为园区加挂了“攀枝花工业开发新区”牌子。
园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团山—马店河地区,处于市区东南24公里的金沙江畔,海拔1000~1500米,地形较平坦。园区距飞机场10公里,成昆铁路的攀枝花车站、迤资车站紧邻园区;正在建设的成昆高速公路穿过园区;园区即将开工建设吞吐量300万吨的铁路专用货场。园区近水、近电、近路,是发展大工业项目的理想选址。
攀枝花市委、市政府建立了园区党工委,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;设立了园区管委会,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,行使市级行政、经济管理权力,对园区实行依法自主管理;决定园区财政独立,2007年前实行“全收全留,定额补助,滚动发展” 的财政体制;设立了国有独资性质的投资开发公司,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。市有关部门在园区设立了派出机构。
工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
园区经省政府批准的规划控制面积为25平方公里,已规划工业企业利用的地块面积为9.5平方公里,分为团山冶金区、马店河化工区、鱼塘加工区三大片区,供水系统、供电系统、道路系统、通讯系统、管理服务系统规划完善。供水系统以2个10万吨公用水厂为核心,配套建设输水管网。供电系统以500千伏变电站、园区2×60万千瓦燃煤自备电厂为核心,建设4座220千伏变电站、7座110千伏变电站,以及配套输电线路。道路系统以6条南北向干道和园区铁路货场为核心,建设干道支线、高速公路接线、铁路货场接线。信息系统以1万门程控电话基站、若干移动通信基站为核心,形成光缆通信网、无线通信网、电视电缆网。管理服务系统以管委会大楼为中心,建成政务、公安、消防等配套的管理系统;各片区设立商务中心、仓储中心等。
园区开发建设五年来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.68亿元,其中基础设施项目3.6亿元,已开发的7.5平方公里由过去的一片荒山实现了水、电、路、通讯“四通”。建成投入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有:10万吨水厂及输水管线,500千伏、220千伏、11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设施,全长10 639米的二号次干道和4条支线,固定电话、无线通讯、有线电视网络,加油站、服务中心等等。
园区的发展目标
园区按照建成为国家钒钛新材料基地的发展定位,遵照十六届五中全会“五个统筹”、“六个必须”的要求,依托攀枝花地区丰富的钒钛资源,着力延伸产业链,打造中国和世界的钒钛之都。
到2010年,完成13.9平方公里面积开发;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,完成工业增加值50亿元,实现税收6亿元;建成中国规模最大、品种最全、全流程的钛工业基地,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。发展的重点产业是钒钛、化工、有色、电冶、钢铁等五大产业。奋斗目标是:钒钛产业具备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产能;化工产业具备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产能,进入全省化工五强;有色、电冶、钢铁产业各具备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产能。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